圖:忌何、宇宙資料庫
文:Chinyu
這次邀請到了「高速青春」的講師 林志豪(忌何)、以及曾經參與音樂製作訓練計畫的樂團 宇宙資料庫,從現場混音工程師到演出者,兩個分別站在聲音的控制端與表演端的角度,來和我們聊聊如何理解現場聲音、面對混亂、創造觀眾與音樂的連結。
現場,每次的演出都是當下
現場的表演總是有「生命力」,但也因為只有一次的機會,就算是做了千萬準備,有時候還是有個萬一。一場演出的完整與否,往往仰賴著聲音的兩端無形而堅實的協作,一起打造出僅有那麼一次的現場。
對忌何而言,現場的混音工作從來不是一場可全然預設的流程,而是一場臨機應變的考驗。曾在音樂祭擔任音控時、台上的樂團才剛用「讓我們現場炸開來!」全場 High 翻的開場,語畢整個舞台戲劇化的進入無聲,舞台設備在暴雨中全數停擺。經過十多分鐘的搶修,他們才得以完成演出,但也因此誕生出一場很有張力的晚間版本。
在混亂裡保持冷靜、保護觀眾與表演者,是他心中的第一準則。從觀眾昏倒的應變處理,到跳電時的危機協調,忌何始終強調「安全優先」,並仰賴事前完整規劃(如備用 IEM、備用麥克風)來預防風險。

宇宙資料庫則以演出者的角度直言:「我們當下最怕的是監聽太糟。」無論是訊號、場地、器材不平衡,都會讓他們在台上的體感不大舒適。然而,以全職音樂人為目標的他們,也早已練就應對現場混亂的彈性思維——「像是如果器材擺錯了,那我就換邊站吧。」演出再混亂就算有突發狀況、也先穩住自己,訪談裡豁達說到:「台下有觀眾就值得演到底,不順就不順、不管怎樣演下去就對了!」。

什麼是好的演出?
從台上傳到台下的能量交換
對於常常是站在兩端中間、當觀眾的我來說,很膚淺粗殘的好演出形容就是「這場體感有夠爽!」,那對於現場混音師與樂團來說呢?「一場好演出,從來不是『完美』就夠了,最重要的是觀眾的回饋與整體的呼吸感。」忌何強調,精準的演奏或許可貴,但真正動人的,是台上丟出的每個音符都能接收到觀眾熱烈的回應,並形成正向循環。
他提到曾與 ROBOT SWING 合作的一場演出,在三創的 Clapper Studio 中,從燈光、裝置到混音與 VJ 都緊密契合,毫無壓力地將現場推向極限,最終也獲得金音獎最佳現場獎的肯定!那場演出成為他職涯中極為難忘的時刻。

宇宙資料庫同樣有屬於他們的「顱內高潮時刻」——不論是在久違登台後釋放積壓能量,或是在比賽中獲得評審鼓勵,他們最在意的,始終是團員能在台上彈出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樂句,而台下觀眾也以最直接的反應熱烈回應。為了這一刻,他們願意在演出前投入長時間排練,即使壓力再大也甘之如飴。

「我們真的很喜歡這件事。」宇宙資料庫坦言,「在現在的氛圍下,我們希望透過音樂傳達正能量、讓人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疲憊,提供一點苦中作樂的小出口。」他們相信,一切都是剛剛好的安排,正因如此,更要用力地過好每一天。
高速青春:播下理解聲音的種子
身為《高速青春》的講師,忌何希望帶給學員的是一份扎實而全面的聲音入門。無論未來走向演出、製作、節目企劃或技術現場,他都希望學員們能對 PA 技術有基本的理解,進而真正「聽懂」聲音的世界。
「記住,你以前聽的都不是音樂,現在聽的才是音樂。」——這是他初入行時,第一位在 livehouse 手把手教他操作音控台的前輩留下的一句話。那一刻,他第一次拆解整場演出流程、重新理解什麼是「現場的聲音」。他形容學習聲音就像看一場運動賽事,「當你知道規則後,再回頭看每一次攻防,就會意識到那有多厲害、多不容易,也因此更加投入其中。」

宇宙資料庫則以學員身份分享參與心得,從初入校外錄音室的經驗,到實際與製作人合作學習溝通眉角。他們學會了如何溝通想法、如何照顧表演者的心理狀態,甚至如何拿捏「既保留風格、又不失專業」的微妙平衡。「學校不會教你怎麼讓對方錄音錄得舒服,這些現場經驗,讓我們真的成長了。」無論是從工程控台出發的忌何,還是逐步打造風格的宇宙資料庫,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《高速青春》視為一個「種子場域」,是讓聲音專業開始的第一步。
宇宙資料庫也鼓勵道:「堅持到底不管過程會有多痛苦、只要熱愛音樂、一直跟團員們培養感情、就能創造奇蹟出現。個人工作者不要害怕跨出那一步、有第一步之後、你就會重心不穩的跨出那二步」

如果你也一樣對音樂現場感到著迷,對怎麼發出聲音感到好奇,無論你是未來的企劃、宣傳、音控,還是主唱、貝斯手、創作者,都推薦你來高速青春。
📌 2025 高速青春|培力訓練課程 📌
▍了解更多活動資訊:https://youth.kcg.gov.tw
▍報名方式:加入高雄市政府青年局 𝐋𝐈𝐍𝐄@
選單中「報名活動」→ 點選「高速青春」活動並填寫報名資訊
🔗 青年局 𝐋𝐈𝐍𝐄@ 連結:https://lin.ee/aUKX9p9